首页>>学习园地>>理论研究>>邓锡侯率军起义 迎来成都和平解放
邓锡侯率军起义 迎来成都和平解放
作者:朱兴弟   发布时间:2018-10-17 15:45:04  浏览次数: 18454次

      1889 年,邓锡侯出生于营山县回龙场一贫苦农家。他8岁丧母、10岁丧父,全靠舅母文氏抚养成人。邓锡侯曾就读于乡中私塾,他勤奋好学,功课优异。清朝末年,邓锡侯受进步思想的影响,在14岁时怀着报国之心,离开养育自己的舅母和故乡,来到成都求学。


率军征战 让路红军

      邓锡侯在成都考入陆军小学堂第一期,因其考试成绩名列前茅,先后被保送到南京第四陆军中学堂、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期深造。辛亥革命前夕,邓锡侯离开军校回川参加新军,任教练官和帮带;中华民国成立后,他到四川陆军刘存厚的第四师任职,先任副官,后为连长。护国战争爆发后,时任营长的邓锡侯随部配合蔡锷领导的滇、黔军作战;护国战争胜利后,邓锡侯先后升任四川陆军第二师第三旅第五团团长、第三师师长,后被北洋政府委任为第三十师师长,并加“骠威将军”的头衔;1924年5月,北洋政府任命邓锡侯为四川省省长。

      1926年秋,国民革命军北伐进抵武昌,邓锡侯所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,邓任军长并兼任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、第七路军总指挥。1932年,邓锡侯协助刘湘击败刘文辉,四川军阀混战就此结束。

      1935年3月,红四方面军主力渡过嘉陵江;6月,红一方面军攻占天全、宝兴,欲与在理县、茂县的红四方面军会师。此时,邓锡侯奉命率部阻击已抵达宝兴县的红军。行军途中,邓锡侯接到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参谋长刘伯承的信,恳切劝他:“党中央、毛主席号召,国难当前,应停止内战,一致抗日……”于是邓锡侯按照朱、刘的要求暗自给红军让路,命令部队始终与红军保持一天的行程距离,不时还要对空乱放几枪几炮。就这样一直尾随红一方面军离开宝兴,翻越夹金山,双方未发生战事。


出川抗日 会晤“朱、周”

    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邓锡侯主动请缨出川抗日。1937年8月,邓锡侯任第一纵队司令(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集团军)。9月5日,在成都市举行的“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”上,邓锡侯发表了激昂慷慨的演讲。他说:“我们只有长期抗战,才能取得最后胜利。川军出川以后,如战而胜,当然很光荣地归来;战如不胜,决心裹尸以还!”

      随后,邓锡侯指挥第二十二集团军沿川陕公路步行出川,开赴山西抗日前线。当时部队武器装备十分简劣,每个士兵只有一支川造或汉阳造步枪和两颗手榴弹,每师仅数门迫击炮;其时已秋风萧瑟,但每个士兵仅有粗布单衣和脚上草鞋。将士们全凭满腔爱国热忱,在寿阳、阳泉一带协同友军阻击日军,以血肉之躯与装备精良之敌拼死搏斗。

      1937年11月初,邓部在太原附近与日军遭遇,并被包围,以致伤亡惨重;晚上突围时,邓锡侯坠马摔伤,遇救脱险。当时八路军总部驻在洪洞县东关外,邓锡侯曾与朱德多次会晤,并请朱德给军团级以上军官讲解抗日战争形势和游击战等问题,以丁玲为团长的"西北女子战地服务团"也常为邓部表演节目;邓锡侯刚到山西时没有作战地图,周恩来亲自送给缴获的日本军用地图。邓锡侯因此与共产党人建立了联系。

      12月中旬,第二十二集团军奉命从山西驰赴鲁南阻击日军南下。邓锡侯率部驻防鲁南时,体察民情,尊重民俗,因而军民关系十分融洽。1938年1月14日晚,邓部成功夜袭敌营,毙伤日军二百多人,俘虏四十余人,缴获枪械一批。首战告捷,军威大振。鲁南群众特作七律一首以颂赞邓部将士:“天上遥瞻节钺临(指川军来),安危须丈老谋深(指邓锡侯)。晋文攮楚先三舍,忠武服蛮倚七擒(指胜利在最后),中府一朝诛贰竖(指杀韩复榘),阳光普照靖群阴。川军将帅皆韩岳,岂有神州竟陆沉。”

      同年3月17日,邓锡侯部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及其所部三千官兵喋血滕县,为中国军队集结赢得了时间,为随后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

执政川康 弃暗投明

      1938年2月,邓锡侯先后被委任为委员长重庆行营副主任、川康绥靖公署主任。1939年,邓锡侯利用关系,将在上海中共中央驻地被捕、已被国民党关押8年的高级干部陈同生保释出狱;有一次周恩来路过四川,邓锡侯特命部下送周一程,以保安全。这些活动增强了邓锡侯与共产党人的友谊和合作。

      邓锡侯在主政川康工作期间,为稳定局面、支持抗战,公开声称愿以“公、诚、和、信”四个字来对待一切嫡系、非嫡系的部属,这对维持抗战大后方的安定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。在当时十分困难的条件下,邓锡侯使四川的兵员、武器和粮食源源不断地补充前线,为支援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      1948年春,川康绥靖公署被裁撤,邓锡侯专任四川省主席。不久,蒋介石要邓锡侯从四川调运十万石军粮和加征十二万名壮丁,以增援胡宗南部进行反共内战,被邓锡侯婉言拒绝。蒋对此十分不满,再加上邓在处理四川学运问题上不得力,随即邓被迫辞职“养病”。1949年12月9日,邓锡侯和刘文辉、潘文华在四川彭县联名向毛泽东、朱德发出起义通电,实现了成都市和平解放。1955年9月,邓锡侯荣获一级解放勋章。

      解放后,邓锡侯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部长,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、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;1954年后,邓历任第一、二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,以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、民革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员等职。


创办报刊 重教兴学

      早在1922年4月,邓锡侯率部驻防绵阳时,为“恢张宏智”创建了绵阳县图书馆;建国后,该图书馆改建为绵阳县文化馆,今为绵阳市文化馆和“国家一级图书馆。”1927年以后,由邓锡侯出钱正式接办《成都快报》;随后主持创办了《新新新闻》,该报是民国西南地区持续时间最长、发行量最大的日报。

      邓锡侯掌握军权后,曾有许多营山青年前往成都投奔他。对文化素养较好的,被他送到学校深造,其生活费和学费均用他资助;有愿参军的,被安排到部队当兵。他在营山县城设立图书馆,馆藏图书数万册。当时一些进步青年以图书馆为基地,在此进行活动;邓锡侯不但不闻不问,还打招呼不准人去骚扰。他为图书馆题写“藏书楼”三个大字,此匾被营山县文管所保存。解放后“藏书楼”改造为营山县图书馆。他还在营山创办晋德中学,一时入学者众多。解放后,晋德中学并入营山中学。

      邓锡侯还有一些书法墨宝传世,如青城山的对联、新都宝光寺“一代禅宗”题匾等。其诗歌《吊宋哲元将军墓》为:“一病休官赋远游,澹烟乔木爱绵州。思亲泪每枕边泻,励士书从手中修。富乐山春宁瘗恨,芙蓉溪涨总添愁。七年回首重增慨,为奠英灵发晓舟。”

      1949年前,邓锡侯创作有《邓主任论川康建设》《邓主任言论集》等文集;此后,邓锡侯著有不少回忆文章,如《1920年川、滇、黔军阀混战前后》《参加护国战争始末》等等。

邓锡侯_副本.jpg